王诤,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耕读之家,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毕业生。
1930年12月底,王诤加入红军,他决心要用无线电技术,为工农大众服务。他靠着一部只能收听、不能发报的电台以及一部缴获的完好无损的电台起家,开创了人民军队的无线电通信事业。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随着红军发展和作战保障的需要,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组建红军无线电队,任命王诤为队长,编制为100人。
在敌人严密的包围中,部队要经常行军作战。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要让这些文化水平很低的红军战士迅速掌握无线电通信技术,更是困难重重。
王诤亲自担任教员,动手制作训练器材,他们用木块、铁片制作电键,用废旧铜线制作电码训练器。
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就为人民军队培养了第一批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为随后的反“围剿”斗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诤还遵照苏区中央局的决定,在保证完成通信联络任务的同时,还定时播发文字新闻广播。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文字新闻广播电台,被命名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广播电台,并且由此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它就是今天新华社的前身。
1933年8月1日,在庆祝建军节的大会上,经朱德和周恩来的提议,鉴于王诤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所建立的功勋,中革军委决定授予他二级红星奖章。
1934年9月,王诤升任军委负责通信联络的三局局长,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参加红军到入党,王诤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也以自己的突出贡献开创了红军通信事业的新局面。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建立东北局,调集两万名干部、十余万部队迅速进军东北。考虑到建立东北解放区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作用,中央决定王诤也随部队赶赴东北,负责组织建立东北各地电台网。但就在飞机即将起飞的那一刻,一匹快马赶到机场,将他留了下来。
毛泽东主席要王诤留在延安随中央工作,以期掌控通信工作全局,发挥更大的作用。王诤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三局局长,他所指挥的人民通信兵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战场的联络畅通。
为了确保党中央和毛泽东能在陕北指挥全军,王诤对通信联络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布置和安排。他创造性地构思并实施了一种奇特的战略无线电通信联络网——前轻后重的梯次配置。
名字虽然拗口,但构思却非常巧妙和实用。
原来,为了便于战时的转移和指挥,毛泽东在陕北的指挥部用的是小型移动电台,各野战军和各根据地部队用的也是小型移动电台,而在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驻地建立起固定的通信基地,以中间的“固定”照顾两个前方的“移动”。两个前方移动的小电台如能直通则直接通信,若不能直通,则经中间的固定台转报。
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对延安发动的进攻,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告别居住了十年的延安,转战陕北。
在转战陕北的一年多时间里,王诤巧妙设置的战略无线电通信联络网为中共中央的战略指挥提供了通信保障。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他赞扬说:“解放战争胜利后,要给王诤颁发一枚最大的奖章。”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这一期间,军委三局的超负荷运转达到了新的高峰,无线电台的功效也发挥到了极致。毛泽东亲自看过的由总台收进的各野战军电报达千余份,中央军委发往前线的电报共计408份。
在西柏坡陈列展览馆,有个长达56米的电报长廊。这是目前全国最长的一个电报墙,展示了毛泽东主席发往前线的电报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正是通过无线电通信,掌控全局、运筹帷幄,指挥各野战军决胜于千里之外。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王诤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