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湖南 > 市州 > 株洲先民5000年前如何生活?"二次葬"又是怎么回事?酒埠江人字岭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株洲先民5000年前如何生活?"二次葬"又是怎么回事?酒埠江人字岭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8-01-27 点击:

1月24日,市文物局向记者透露,2016年发现的攸县人字岭遗址考古项目研究有了阶段性成果。

2016年春,为配合S339酒埠江至网岭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市文物局对红线以内的建设用地进行前期文物调查,在攸县酒埠江镇一座小山包上发现一些散落的石器和陶片。

经过考古队长达7个月的努力,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磨制石器和陶片重见天日。这些考古发现,让我们初步了解到,早在四五千年前,在株洲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是这样生活的……

长达7个月的考古活动
工作队穿着短袖来,穿着棉衣回

    

人字岭遗址位于攸县酒埠江酒仙湖村,地处罗霄山脉西侧山脉的一处山坡上。遗址所在地属于攸水上游,东靠酒埠江水库,西近平汝高速。刚被发现时,遗址所在山坡上的竹林已被施工方清理了,地面到处散落了红烧土块、石器和陶片。

考古野外作业现场(本组图片均由文物局提供)

 通过听取现场考古调查汇报和观察采集回的文物标本,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并立即组织考古人员制定人字岭遗址考古工作计划。

市文物局黄科长告诉记者:“上一次类似的遗址发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独岭坳考古项目,我们这一代的考古队员大都没有经历过,市文物局对这次考古很重视。”

2016年10月,经上级部门批准,市文物局成立了十余人的考古工作队,对施工范围内的人字岭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为全面了解该遗址文化属性,考古队共布5×5米探方48个,他们从穿着短袖来到这里,到穿着棉衣离开,共花了7个月的时间,一寸一寸地进行发掘。每天下工时,大家扛着一箱箱的土样、器物下山,虽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陶器上可见先民的装饰艺术

石斧,人字岭遗址出土

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遗迹的清理最为艰难,发掘速度慢。如有器物和骨痕必须用竹签慢慢清理,逐层取土样时更是小心翼翼,仔细编写记录和编号,都费时费力,队员们一天下来大多腰酸背痛。 

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渐渐地,石斧、石锛、石箭镞、石环、网坠等大量磨制石器重现身影,许多陶片也一点点重见天日。陶器以夹砂黄褐陶为主,装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纹等,出土部分的陶鼎足上有刻槽和按窝,陶器可辨别的有陶罐、陶鼎、陶盆、陶壶、陶纺轮等。

锥形鼎足

“这是陶鼎的鼎足,一个陶鼎共有三个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文国勋指着几件锥形鼎足说,“它上面大大小小的圆凹坑叫按窝纹,是陶器制作时,用手指甲或工具制作出来当做装饰用的,反映了株洲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

消失的先民葬俗:二次葬

陶壶,人字岭遗址出土

人字岭遗址所显露出的特殊的墓葬形式,也是本次考古的重要发现。

这些墓葬都为长方形小坑墓,大多长为80-120厘米,宽60-80厘米,深30-50厘米,共计60余座,集中分布在山顶,位置重叠交错。

墓内有大量黑色灰烬,少数墓底见骨痕,但随葬器物较少,多为陶片,仅两座墓可见完整器形为高直领陶壶,且倒置破碎于灰烬中。墓葬东侧山坡上则分布大量柱洞、灰坑和红烧土面,推测应为先民的居住区域。

“据我们推测,这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二次葬葬俗。”文国勋告诉记者,二次葬是将死者的皮肉和内脏等软组织经过腐尸“化净”之后,把骨骼收拾起来再加以埋葬,它是中国古老的葬俗中的一种埋葬形式。

据研究统计,此种葬俗在湖南湘乡、株洲和江西樟树、新余等地古遗址中均有发现,主要集中在醴萍通道的两侧,最北到湖北通城、最南到广东韶关。可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湘赣边界地区的先人都存在这种埋葬习俗。  

对话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湘赣边界地区存在相同的葬俗

记者:这次抢救性发掘除了石器陶器,有没有发现金属工具?

文国勋:我们初步判断,人字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当时的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和火候不高的夹砂陶器,还没有学会制造金属工具。

记者:独岭坳遗址跟人字岭遗址有什么联系?

文国勋:比人字岭遗址年代更早的独岭坳早期文化中也发现了二次葬,本区域商代遗址里也有二次葬习俗存在。这些葬俗证明,早在几千年前,湖南湘东和江西赣西地区就有很紧密的文化联系。他们可能有着共同的灵魂观念,有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

这一跨越千年的葬俗是否本地起源,目前无法证实,而它又为何在商代后本地墓葬中消失,这些至今还是个谜。

相关链接

什么是二次葬

二次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葬俗。其显著特征是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埋葬,多数是易地安葬。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关中地区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原地区郑洛仰韶文化遗址和百越地区均有二次葬习俗。

古代株洲属于百越地区,而二次葬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墨子·节葬》,记载百越地区的二次葬习俗,“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由于埋葬的一般都是没有皮肉的骨骼,且多数是易地安葬,所以又有“迁骨葬” “洗骨葬”“捡骨葬”“拾骨葬”等名称。

二次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乃至社会组织状况,是研究原始社会的一个重要习俗。

TAGS:市州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