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米粉、包子、面条
代表店铺:黄春和、德园、爱群、爱晚、大华斋、半江楼、洞庭春、荣华斋、杨裕兴、甘长顺、半雅亭等。
长沙人早餐酷爱吃米粉。昔日长沙,最具名气的“老字号”粉馆叫“黄春和”,其米粉选料讲究,精工细制,磨米、搪粉,搪出来的圆形粉皮“白如猪油,柔如轻纱,韧如手帕”,手工切好的米粉宽度与长短适中,根根分明,不粘团,不断不碎。但遍布街头巷尾的小粉馆,才是真正聚集人气的地方,肉丝粉0.12元,卤子粉和酸辣粉0.10元,无码子的“光头粉”0.08元。
登仁桥老黄春和粉馆
长沙人也喜欢把包子等包点作为早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长沙市名气最大的包子店,非黄兴南路上织机街口对面的“德园”莫属。苏家巷口子上的“爱群”、药王街口子上的“爱晚”、鱼塘街西口内的“大华斋”、半江巷里面的“半江楼”、药王街临太平街的“洞庭春”、马王街对着桂花井的“荣华斋”等知名茶馆的包子,以及天心阁楼阁上茶馆的包子,也都颇有名气。坐在天心阁城楼上品茶吃包子,一览城市风光很是惬意,但进入天心公园得花三分钱的门票,可别小看这三分钱,恰恰限制了一些人的选择。
德园茶馆
长沙的包子有四个品种:菜包子、糖包子、盐菜包子和小汤包。菜包子系笋肉馅,盐菜包子并不是盐菜而是梅干菜合着白糖。长沙“老帮子”(后来戏称为“老口子”咯),吃包子有一种自诩“里手”的独特吃法:买来“一菜一糖”两个包子,趁热在包子底部各咬一口,将其合拢,均匀地压扁,使两种味道交融。至于包子之外的包点,还有马蹄卷、银丝卷、脑髓卷、千层糕、凉发糕、烧卖。因烧卖放置时间一久没了“看相”,到了下午就放入油锅炸成“油炸烧卖”出售,似乎又是一个新品种。
包点店俗称包子铺,实与茶馆为一体,往往从早上至下午都是宾客满座,“一菜一糖一杯茶”(两个包子一杯清茶)是每人的标配。卖槟榔香烟瓜子花生的小贩,穿梭于店堂之中,廉价的香烟“红橘”牌每包0.12元,“经济”牌每包0.08元,中高档牌子香烟“飞马”“大前门”“大重九”“黄金叶”“三门峡”就得两三角钱一包,这在那个年代可算是价格不菲了,小贩便将这些牌子的香烟“拆零”,一根两根三根都卖,让一些手头拮据的烟民也过上吸好烟的瘾。
甘长顺面馆
长沙人主食以大米为主,却也喜欢吃面食,包点之外尤其爱吃面条,长沙人叫作“面”。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的年代,面条(面粉)成为计划中的计划,长沙面馆远少于粉馆,面馆均系“国营”性质,而粉馆有国营、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形式。著名的“杨裕兴”“甘长顺”“半雅亭”面馆是甲级面馆,其他的就是乙级丙级面馆了。被誉为头块招牌的“杨裕兴”,以“五大油码面”(肉丝、酱汁、卤子、酸辣、炸酱)著称于业内。长沙老口子进面馆吃面,很有一套讲究,买好筹(凭证)落座,便丢出一句“行话术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行话术语”有:
落锅起:面条浮起来就挑起出锅。带迅:面条熟而不烂。
带迅干:熟而不烂,油稍多,不要汤。轻挑:面条比正常分量偏少。重挑:面条比正常分量偏多。宽汤:面条汤多一点。干拌二排:面条熟而溶。
二排干:面条熟而不溶,不要汤。轻油:面条少放些油。重油:面条多放些油。扣汤:面条汤少一点。免青:不放葱和芹菜。免色:不放酱油。双码:双份码子。
过桥:面条和码子分开放。
黄兴北路半雅亭面馆
其实,如果说长沙的包子面条尚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那么米粉确实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只是近些年受搞笑段子影响,把“吃(读qia)粉”形象化,称为“嗍粉”,渲染烘托了气氛。真正撬动米粉这一块的,最先是本省津市、常德的“牛肉米粉”落子长沙:大片(块)的红烧、清炖、麻辣牛肉浇头,酸菜、酸萝卜、蒜末、油辣椒佐餐小碟免费自助,扁粉圆粉任选。接着,桂林卤粉、螺蛳粉、郴州杀猪粉亦带来了新意。
过去的粉馆只卖粉,面馆只卖面,界限分明。后来这类粉面馆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适时地推出炒饭、煲仔饭、盖浇饭等快餐,以及羹粥、热卤、啤酒等,实行多样化经营。
长沙的民俗小吃
代表店铺:火宫殿、柳德芳、李合盛、双燕、强民、向群、银苑、新华楼、长沙豆皮店等
位于繁华闹市区坡子街的火宫殿,应该说是湖湘菜系大众化的代表了,但最为诱人的还是它的特色小吃。臭豆腐、龙脂猪血、荷兰粉、姊妹团子、红烧猪脚都是它的经典招牌。此外,“柳德芳”的汤圆、“李合盛”(回民店)的牛肉、“双燕”的馄饨、“强民”的龟羊狗肉、“向群”的锅饺、“银苑”的蒸饺、“新华楼”山西刀削面、长沙豆皮店,这些均是颇具盛名的餐馆。
民国时期火宫殿牌楼
再就是遍及街头巷尾林林总总的小吃餐饮店,主打经营米粉和油货,如油条、芝麻坨、麻花、馓子、春卷、油饼、葱油粑粑、糖油粑粑、臭豆腐,还有甜酒冲蛋、白粒丸、刮凉粉、豆腐脑、剁饼等。这些餐饮店,绝大多数为集体所有制性质,而其中又划分为归区里管辖的“大集体”与归街道管辖的“小集体”。至于单一售卖臭豆腐、油粑粑、刮凉粉、豆腐脑的摊担,则属于个体经营户了。
五一路老新华楼
长沙的著名饭菜馆
代表店铺:玉楼东、奇峰阁、长沙饭店、大庆饭店。
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炒、煨、炖、蒸、腊诸法见称。长沙菜又是湘菜的龙头,涌现出谭添三、许菊云、王墨泉、石荫祥等著名湘菜大师。
玉楼东酒家
著名餐馆玉楼东,它的“麻辣仔鸡”“发丝百页”“酱汁肘子”“洞庭龟羊”“柴把桂鱼”“腊味合蒸”堪称六道经典湘菜。奇峰阁酒家的主要名菜有“一鸭四吃”“绣球海参”“八宝糯米鸡”“铁板鹅掌”等。能去如此顶级餐厅品尝美味佳肴的人寥寥无几,像长沙饭店和大庆饭店的菜品与价格,就趋于大众化消费水平,家境好一些的市民可以在自家喜庆之日吃上那么一顿。长沙饭店制作的“大杂烩”最受欢迎,逢年过节不少人拿着钢精锅、大瓦钵,排着长队“端菜出堂”(长沙人把自带盛器去餐馆买菜品回家叫作“端菜”)。
长沙昔日的副食品店
代表店铺:九如斋、三吉斋、怡丰斋、国风、稻香村、同利长、沙利文、南一门。
九如斋食品店
黄兴中路八角亭的“九如斋”,是长沙头号副食品店,市内还有“三吉斋”“怡丰斋”“国风”“稻香村”“同利长”“沙利文”“南一门”(南北特产副食品第一门市部)几个上规模的大牌副食品店。这几家店子主要的日常副食品有圆蛋糕、方形柳叶蛋糕、桃酥、牛奶饼干、苏打饼干、小蛋饼、麻粘、花根、小花片、法饼、浏阳茴饼、盐切酥、灯芯糕等;夏令糕点则有绿豆糕、潮糕、凉糕、玉露霜等;年货食品包括雪枣、麻枣、酥糖、焦切片、寸金糖、花生糕、年糕、元宵等;中秋食品有豆沙、枣泥、麻蓉、五仁、火腿、叉烧等口味的本式或广式月饼。还需一提的就是“沙利文”的西式标花蛋糕,“南一门”的上海怪味豆、安庆糟鱼、金华火腿、北京龙须酥和驴打滚,其他副食品店是买不来的。但在食品不丰富且流通不畅的年代,副食品的花色品种多少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民国时期稻香村食品店
长沙的炒货店
代表店铺:荷花池炒货店、大不同炒货店。
过去,长沙市内小街巷有众多专门的“炒货店”,店铺门面一般不大,尺形柜台上放着许多广口玻璃瓶罐,长年累月售卖花生、花生米、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炒蚕豆、炒黄豆、炒芝麻、兰花豆、紫苏姜、冰糖姜等,价格低廉亲民,是不富裕年代的日常零食。逢年过节买些花生瓜子,花费不多分量却不少。爱喝点小酒的人以花生米、兰花豆来佐酒,花钱也不多。家境窘迫的多子女家庭,吃不起副食品店的那些食品,便会花个几分钱买点炒豆子炒芝麻,给自家孩子解解馋。上世纪末,市场副食品日益丰盛,人们的购买力水平逐步提高,炒货行业的“荷花池炒货店”“大不同炒货店”等,在坚守与创新的营销理念下,以品种繁多、选料讲究和价格实惠抢占市场,同时,改单一的零售模式为专属经营、批零兼营,做出名气至今而不衰。
夜市、冷饮、烧烤店
代表店铺:建设、红梅、红星。
改革开放前,长沙是没有“夜市”餐饮的。餐饮店通常晚上八点关门。电影院和剧院最晚一场影剧十点多散场,就再没有其他娱乐性的夜生活。那个年代,经相关部门核实,准许部分特殊人群小本摊担经营,比如卖油炸臭干子、白粒丸、馄饨,于是,影剧院旁边昏黄的路灯下,常有一两个这类小吃摊点,而“消夜”的人少之又少。
双燕楼馄饨店
时间进入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夜市餐饮开始兴起。记得1979年盛夏,长沙啤酒厂把首批生产的啤酒,在东塘大街上供路人免费“试喝”。这一事件形成轰动效应之后,年轻人从不懂得喝啤酒变成喜欢喝啤酒,正是这个被称为“液体面包”的啤酒,助推了长沙夜市餐饮。额外的合法劳动所得被允许,一些有烹饪之长不辞劳苦的人,在街边巷口摆上小桌子小椅子,现场炒菜售卖散装啤酒,生意十分红火。浏城桥、建湘路、北二马路、砂子塘、南门口、东瓜山、广济桥等地,兴起了许多被叫作大排档的餐饮夜市。后来东风路夜市、扬帆夜市、红星夜市、四方坪的土鸡、橘子洲的活鱼,应运而生,一直延续至今。
昔日偌大个长沙,仅有“建设”“红梅”“红星”几家冷饮店,夏天供应季节性的冷饮,品种也只有冰橘汁、冰牛奶、冰酸梅汤、绿豆沙、冰激凌那么几样,每杯价格0.08~0.18元,却也不是人人都舍得进店消受的,因为白糖、绿豆、牛奶冰棒只要三五分钱就可以买一支,穿街走巷叫卖冰棒的小贩随处可见。
奇峰阁烤鸭招牌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