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湖南 > 快讯 > 常德这个80后“玩古”上了央视 有点意思
常德这个80后“玩古”上了央视 有点意思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25-01-06

2024年11月26日,常德人李彭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玩的是古 第二季》,用近12分钟的时间讲述自己与古物结缘的故事。


作为本季节目最年轻的“玩古人”,李彭何以被央视选中?带着疑问,近日,记者与李彭约见在他的工作室。


图片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玩的是古 第二季》中,子乐出镜

屋内古朴精巧的设计、随处可见的古物,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面对一连串的提问,李彭笑了笑,招呼我们坐下后,从茶柜内取出茶具,慢条斯理地沏起了茶。“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等我沏好这壶茶,再坐下来和你们慢慢聊。”

等大家的杯盏添上茶后,李彭终于打开话匣子。“咱们喝茶的杯盏是清代的青花杯,这是民窑口,内外都画了青花纹饰。”在我们端详手中杯盏时,李彭话锋一转,“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叫我‘子乐’。”1988年出生的李彭,在20岁那年给自己起了字和号,字子乐,号愚生。“子为君子,乐通音乐和快乐二重含义;愚生,则代表永远要向古人好好学习。”

图片正在弹奏古琴的子乐

事件 被央视选中的“玩古人”

2021年的某一天,子乐接到朋友电话。对方告诉他,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组正在寻找深度玩古爱好者。“他们来我工作室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白天到黑夜。”事后,子乐才反应过来,这许是节目组对他做的背调。

2021年冬天,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玩的是古 第二季》摄制组来到常德,以子乐的工作室为主要拍摄场景,从子乐的成长环境、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详细记录了他玩古的故事。2022年底,摄制组又一次来到常德,对他进行了跟踪拍摄。

“在和摄制组的聊天过程中我得知,不是所有记录对象都会在成片内出现,他们还有筛选的过程。”起初,子乐并不认为自己会出现在成片里,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是业内的古物藏家,只是单纯的喜欢它们,热衷从每一件器物上学习古人的审美与用心。“就是希望我和它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没想到,正是要和古器物做“朋友”的想法,最终打动了制片组。2024年11月26日,子乐参与录制的纪录片《玩的是古 第二季》第二集在CCTV-9面向全国播出。

“古器物具有古的气息,更具有美的意义,我是在和它对话、和它交流。”“我在不破坏古器物的前提下,一定得去把它使用起来,我要让它和我的生活产生关系。”……节目中,子乐在分享玩古经历的同时,观点频出。

古为今用的“玩古”理念让子乐与节目组的定位完美匹配。小到喝茶的杯盏、桌角的香炉,大到桌椅、书柜和门栏,子乐工作室里的古物抬眼可见,每一件都有明显的岁月痕迹。爱好和收藏古物的人不少,可如子乐一样将古物用于日常生活的人却并不多。这些苦心收集来的老物件,他想通过“用起来”让它们“活起来”。

子乐深信,古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年代久远或工艺精湛,更在于它们能否跨越时空的界限,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继续发挥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于是,他开始了一场“复活”计划。

图片子乐在工作室二楼花园修剪花草

子乐爱用百年前的铁壶煮水,民国时期的老茶壶沏茶,茶香袅袅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让每一次品茗都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桌角的香炉被赋予日常熏香的使命,随着一缕轻烟消散,不仅净化了空气,更净化了心灵,让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平和;对于如桌椅、柜门等家具,子乐根据其特点和实用性,将其巧妙融入工作室的布局之中。雕花精美的椅子,成为阅读时的最佳伴侣;柜子被重新整理,还巧妙地利用了内部空间陈列着他的藏品,每一次打开柜门都像是在探索一个古老的秘密。而斑驳的老门,更是被他设计成可以灵活移动的隔断,既保持了空间的通透性,又能在需要时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的智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古物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溯源 从戏曲童星到“用古人”

子乐出生于梨园世家,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得戏曲成了刻在他骨子里的基因。

在子乐印象中,3岁起,他便跟着身为剧团团长的舅舅四处演出。“常德是水乡,去有些乡村演出,需要坐船才能到达。”子乐至今仍记得这样的场景:一个个大大的戏箱被抬上船,小小的他躺在戏箱上,吹着夏夜的河风,仰望着星空,一轮明月将水面映照得波光粼粼,耳边是剧团演员的说笑声与排练声。

“我从小玩的东西就和别人不一样。”子乐说,儿时,他只要一看到戏服上绣的盘金龙凤、戏曲刀枪道具,就“疯掉”了,“我喜欢和它们待在一起。”儿时经历为子乐种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岁月沉淀结下了他成为“玩古人”的“果”。

子乐回忆,他学的第一个剧目是样板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4岁首次在汉寿县电视台登台。8岁那年寒假跟舅舅下乡演出,剧目《大破天门阵》中扮演小穆瓜的演员临时有事,他顶上扮演了穆桂英的随从小穆瓜。10岁那年,他参加了常德电视台的晚会演出。14岁正式学戏3年的他,在剧目《赵氏孤儿》中扮演程婴,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得了‘小梅花奖’后,学校给我奖励了2000元。”子乐打趣道,从小不爱吃穿不爱电子游戏,兜里有钱了,不知怎么花,他便跑到卖古玩的地摊上,买了一个宣德炉。即便后来知道了那是个假冒的宣德炉,但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正式开启了他积累古物的篇章。

图片工作室内随处摆放的古物

从攒钱买,到经济独立后的各种“倒腾”,子乐越来越沉迷于收集各种古物。前年买个桌子、今年弄个瓶子、上月再来个炉子,慢慢地,子乐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在他看来,老物、古物、文物虽然都是“古”,但它们之间是有不同的,前者赋予了岁月痕迹,它是承载着情感念想的器物;中者被时光洗礼,是具有艺术审美及工艺水准的器物;而后者则是能够解开历史的尘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及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物证,它可以不美,但它一定得真。

“我喜欢的是一切有岁月沉淀、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戏曲是,古物也是。”10多年前,子乐所在单位原址拆迁,那块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便存在的老石匾被扔进了垃圾堆。子乐得知后,连忙赶去垃圾场,追着垃圾车跑了两条街,才将这块老石匾给“拯救”回来。直到现在,这块老石匾还珍藏在子乐的办公室。或许有些人曾不理解他的行为,对此嗤之以鼻,但子乐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单位已经更名,老匾已没用处,但它承载了前辈们在那一段岁月的深刻记忆,无可替代。”子乐说。

收集古物的过程中,子乐拥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朋友收了个老物件,吆喝大家一起来赏玩,闲谈时他隐约闻到老物件上居然有熟悉的味道,“这个味道我太熟悉了,自己做琴得做漆呀,漆需要稀释剂,这是松节油挥发的气味,这是‘老改’,有些残缺部件虽然做了旧,但松节油却露了馅儿。”子乐说。

不管是出生梨园世家的子乐,还是热爱与古物为伴的子乐,他们有着同样的标签——沉迷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的子乐也不负舅舅的殷切期望,接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

展望 助推传统文化向上发展 向阳开花

2008年,子乐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同年,他通过人才引进政策进入常德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

从戏曲演员到戏曲导演,由子乐参与导演的《楚风傩韵》《帅孟奇》《孟姜女》等作品多次获省、市奖项。同时,子乐还在常德市京剧协会担任艺术指导,参与京剧《游湖》《断桥》等剧的拍摄,剧目曾在CCTV-11进行展演。

今年,在第八届湖南艺术节上,常德汉剧《桃花源里可耕田》获田汉新剧目奖,子乐作为该剧的副导演,也荣获田汉导演奖。该剧以“桃花源”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好政策的支持下,毅然回到乡村,用现代科技手段耕耘种粮,脚踏实地成长为新一代农民的故事。“通过这个剧目,我们想要传递给大众的理念是,只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心里就不慌。与此同时,在当下这个最好的时代,任何行业,都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图片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子乐亲手制作和收藏的古琴

工作之余,子乐还迷恋上古琴。“我从小学戏,对古琴的第一印象就是‘空城计’中,诸葛亮弹了一曲退了司马懿大军。”2008年,子乐向湖南古琴名家熊开华先生学琴。“我每周六一早坐绿皮火车去长沙学习,中午学习1个小时,下午坐车回常德,这样坚持了一两年。”后来,子乐又请益于浙派名家郑云飞,苏吴名家汪铎、叶名佩、黄耀良、裴金宝等先生,游学多地,得吴门古琴精髓。

2018年,子乐开始以工作室的名义公开教授古琴,开始是教几位朋友,慢慢慕名来访的人也就多了。多年过去,他的学生已有百余名。

图片子乐教授古琴课的教室

同年,亲手斫琴,成了子乐新的目标。无数个周末,他开车辗转于各个木材厂,只为寻得一块好木。“斫琴对木材要求高,要用百年以上的老木材,不能有结疤、不能开裂,花纹最好是顺的。”说起琴木的挑选,子乐头头是道。他将精心挑选来的木材运回工作室,经过繁琐的制作工序,把它们变成心爱的古琴。“我把它造出来,拨动琴弦的那一刻,我又创造了一个‘朋友’。”

采访接近尾声,子乐走向一旁的古琴前,调整好坐姿,邀请我们听他弹奏一曲。琴音缓缓响起,悠远如山间清泉,又似林间晨风轻轻拂过心田,让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质感,变得缓慢而悠长。

【记者手记】

传统文化绽放新光芒

□姚璇 李紫莹

温暖的冬日午后,我们走进“玩古人”子乐的工作室,仿佛穿越了时空,踏入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世界。每一件古物、每一幅字画,似乎都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故事的倾听者。

初见子乐,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

子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非一朝一夕。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便与戏曲结缘。然而,他对古物的痴迷,却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最初用获奖得来的2000元“巨款”买回一个香炉,到后来的茶具、桌椅、门框,每一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热情。

在与子乐的交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他告诉我们,每一件古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因此,他在收集古物的同时,也致力于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它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古为今用”的理念,不仅让古物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他自己从中汲取了无尽的灵感与滋养。

听子乐弹奏古琴,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见证他与古物、戏曲、古琴不解之缘的每一个动人瞬间,又像是聆听了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轻轻落下,我们仿佛从一场梦中醒来。子乐用他的琴声,为这次采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收获,与子乐告别。

在子乐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更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愿我们都能像子乐一样,用心去感受、去传承、去创新,让这份古老的智慧与美好,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TAGS:快讯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