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曾疑惑过
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生活便利性得到大大提高。但在当下,不少市民发现手机在偷听自己说话,说出口的商品,立马会以广告链接的形式出现在某些软件页面。谈及此类现象,部分市民认为,这类精准广告推送服务,虽然牺牲一定隐私,但的确能让自己以很低的时间成本找到心仪产品。
就拿记者手机中这款电商软件来看,搜索框下面明显位置显示“猜你想搜”,列表里有烤肉、游泳、剧本桌游等各类推荐,在手机用户搜索前就已给出各种选择。
而此类现象并不鲜见,许多手机软件看似以“猜”的形式揣摩用户习惯与喜好,但实际背后具体有哪些操作呢?
记者联系了省内具有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风险评估一级资质的
计算机实验室
对以上问题进行实验求证
实验前,检测工程师介绍,我们所用的所有手机软件都需要被授权相关权限才能合法合规运行,但并不是所有权限都会以弹窗形式提醒到用户,而是直接写在用户隐私协议当中。
- 2 -
模拟手机软件日常使用
“遍历”技术监控权限使用
第三方软件接入模块异常
超范围使用录音、相机权限
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利用专业检测平台直接调度一台手机,在电脑上模拟实际软件使用场景。
在此过程中,所检测的是一款女性健康管理类大众软件,页面存在精准投放广告行为。其中,手机号码、地理位置、相机、录音等权限属于敏感权限,会被检测平台实时监控。
最终,将经过“遍历”操作的这款手机软件进行平台分析后发现,存在个别接入软件模块在未获取录音调用权限的前提下,擅自使用录音权限。
对比用户隐私协议,该软件模块声明仅能获取“设备当前时间”的权限,但实际使用时,却偷偷使用了录音权限。此外,操作人员还在监控名单中,发现该软件模块还使用了相机权限。
既然检测出软件
有隐瞒用户调用录音权限的问题
那么人们日常的对话
是如何被偷听到的呢?
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实验人员就还原了手机软件偷听用户对话转成录音的过程。
模拟对话:
- 3 -
手机软件多权限收集信息
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
检测工程师 蔡伟能:用户会把一些交易信息或登录数据,不愿意敲字,就采取粘贴复制的形式去访问,如果手机软件在未经允许情况下去获取,就能把交易和内容数据获取到。
检测工程师蔡伟能指出,除了偷听录音外,手机软件还可以通过其它权限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用户的个人喜欢与习惯。
检测工程师 蔡伟能:包括我们手机的录音、无线网络的定位及名称、手机本身的应用权限的列表,这些信息都可以为我们做一个精准的用户画像。
此外,手机软件所接入第三方SDK软件模块也能调用相应的权限,即便你尚未使用该第三方软件,它仍能够通过你已使用的软件获取个人信息。
面对这些手机软件,用户仿佛成为了透明人,每个人的上网信息都处在“裸奔”状态中。但专业人士指出,使用手机软件要注意下载渠道、应用权限,养成良好的软件使用习惯仍可大大避免个人信息的暴露。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