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理财 > 创业 > 垦地遇上“村霸”?遇到毒虫?员工不干活?可这家企业仍是养活了一方人
垦地遇上“村霸”?遇到毒虫?员工不干活?可这家企业仍是养活了一方人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9-04-09 点击: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而非洲国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快推进全方位合作,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一个个项目和工程在非洲落地,技术培训和文化交流次第展开。

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建造的尼首都阿布贾国际机场新航站楼“超现代”;由中国承建的莱基深水港项目将成为西非第一大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卡杜纳铁路项目目前已顺利通车,千千万万当地劳动者与中国工人一起,改变着非洲的交通面貌。每一个项目都书写着中非人民携手合作、共同逐梦的精彩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建设,并由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我们在非洲,只做了基础设施建设吗?并不是。

我们在非洲,其实还做了很多,比如农业。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农业部带头在非洲100个乡村实施“农业富民工程”、派遣30批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建立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并且,农业部“扬帆出海”人才培训工程自2016年开班授课以来,为非洲一带一路建设培训了一千多人的专家学者队伍…这给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019年是尼日利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的第一年。中国的农业企业和农业人才怎样把握“一带一路”为中尼合作带来的新机遇?今天,看一个关于“尼日利亚人民饭碗”的故事。

中国企业受邀来尼 圈地2000公顷大干一场

 

位于西非的尼日利亚有着非洲最多的人口。这里的人每天爱唱歌爱照相甚至爱假发,但有一样东西,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再平常不过,可却让尼日利亚人很发愁,就是大米。尼日利亚人喜欢吃大米,可他们国家大米产量很低,每年进口大米超过300万吨,还是缺口很大;吃米难,吃米贵的问题成了当地政府非常头痛的问题。2004年,尼日利亚政府找到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希望他们能帮助尼日利亚人解决吃大米的难题。

 

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这家公司决心把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分享给尼日利亚人。2006年,他们邀请了包括王学民在内的9名农业专家来到这里,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同时,他们在尼日利亚凯比州承包了一个占地2000多公顷的荒废农场。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准备放手大干一场。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天时 地利 人和 一个都不能少

 

其实,尼日利亚这边的土地本来就不适合种水稻。第一点最基本的就是地不平,第二点就是苗难齐,第三点就是草难除,第四点就是肥不足。国内普通的水稻种植技术根本就行不通,王学民他们觉得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及时调整种植技术。

 

正在他们准备调整技术的时候,更大的麻烦又来了。一天,王学民和同事正在田里垦荒,突然一伙当地人气势汹汹冲了过来,阻挡他们继续垦荒。员工们也不知道当地人为啥这么愤怒,难道垦荒种水稻他们不该高兴么?于是,一连几天,王学民他们走访了不少当地有威望的人,终于发现,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因为大米。

 

为啥是因为大米?原来农场没人承包的时候,附近村民开垦了少量的荒地种水稻。中地承包农场以后,村民们担心被赶走,那就连少量的大米也吃不上了。所以他们想先下手为强,把王学民他们吓唬走。了解了当地村民的想法,王学民和他的同事们也体谅到当地人生活的难处,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让出一部分利益,把他们承包的一部份土地免费给当地人耕种。很快,他们不但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而且成为了朋友。

 

神奇动物在哪里?

 

解决了人的问题,就要继续解决技术问题。不只是刚才提到的本地土地的问题,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也难住了中国的农学家们。

 

当地有一种蚂蚁,跟花生一样巨大,喜欢吃农作物和树。拨下去的种子都被他们吃了,别说什么种水稻了。正在农学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正是之前来闹事的这帮村民来帮了大忙。村民从2米多高的蚂蚁窝中捉到了“蚁后“,”蚁后“一没,这个蚂蚁”小跟班“们也就散了。

 

解决了蚁患这个大问题,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一座中国模式的农场在尼日利亚建立起来。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很快摸索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水稻种植技术。

 

接下来,他们向更根本的种子领域发起挑战。

 

这是他们在尼日利亚培育出的水稻品种,这也是第一种由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培育出的水稻品种。经过示范比对,这种水稻品种,比当地原来的水稻品种,在当地同等条件下能增产超过30%。他们顺利获得在尼日利亚推广的经营许可,中国种子打开了在尼日利亚的市场。

不会干?不敢干?让你能干又会干!

 

第一步技术上已经成功了,第二步王学民他们就计划着带当地的居民一起致富,通过推广新型种子品种、机械化和技术来把尼日利亚变成非洲的大粮仓。

 

想的是挺好,但问题又出现了。2007年,他们从农场附近招收了大量工人。可是,王学民这些技术专家又突然着了急。一方面,这些员工插的秧乱七八糟,距离又大,方法不正确;另外一方面,尼日利亚人性格热情开朗,个个都是乐天派,不管活干成啥样,下班都高高兴兴回家了。他们并不会想着提高点技术或者是提升一下效率,多挣点钱。

 

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状况后,王学民自己也沉下心来,他想了一个让大家高高兴兴就能干好活的办法。当地人爱唱爱跳,王学民和同事们经常教他们唱中国歌,就这样调动了他们干活的积极性。

 

调动起当地工人的积极性后,员工们又找来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比如用一根小小的绳子,就能帮当地工人把水稻种整齐。

 

在和当地村民的真诚沟通下,村民们改变了粗放的耕作方式,学会了操作机械,成为了技术能手,有的人还走上了农场的管理岗位。

 

除了跟当地的农民沟通之外, 他们还在首都阿布贾建起了这个占地89公顷的产业示范园。还把来自尼日利亚各州的农业官员和种植户请到示范园里,为他们传授新型农业技术。

一带一路 用水稻装满尼日利亚人的饭碗

 

2010年,中地在尼日利亚,推广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全国5000多户种植户加入进来,带动种植户人均年收入从原来2000元左右,增收到5000元左右。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地逐步在尼日利亚打造了一条种植、加工和推广的产业链。增产粮食超过100万吨,解决了每年80万尼日利亚人的口粮。

 

 

为了尼日利亚人手里的饭碗,他们深耕尼日利亚这片土地。王学民说自己从儿子上小学时候就离开了家,每次看到儿子都很愧疚;但是,只要想到自己的工作能让尼日利亚的老百姓吃上饭,那自己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非洲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且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较强。所以,中国企业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走向非洲,走向尼日利亚!

TAGS:创业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