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理财 > 消费 > 十大老年消费典型侵权案例 每个老人都可能遇到!中消协最新提醒!
十大老年消费典型侵权案例 每个老人都可能遇到!中消协最新提醒!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7-10-25 点击:

重阳节将至,中消协今天上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科学选购保健食品,合理投资理财、安全旅游出行,舒心养老生活,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图片来源:中消协

1养生有门道,保健品消费需警惕

注意防范常见的消费陷阱有:

1、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法规禁止宣传保健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

2、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要坚持均衡饮食,过度服用保健食品,会增加肝肾等脏器负担,非但不能保健,相反会损害健康。

3、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da.gov.cn)查询。

4、选购保健食品要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

5、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并注意查验商家是否有证照齐全。

2出游有猫腻,消费陷阱要当心

1、当心团购价背后的陷阱。选择旅游社和产品时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

2、当心年龄“附加费”陷阱。报团时要仔细阅读旅游合同内容,检查附加收费、行程路线、收费项目等条款是否合理后再签字和缴费。

3、防范不良商家以超低团费、分时度假、高额回报等为诱饵,让消费者支付高昂的出境保证金或会员预付卡费后,拒不按照合同约定退款或卷款跑路。

3投资有风险,金融理财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时请牢记五个“不等于”

1、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

2、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3、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

4、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

5、投资理财不等于投资发财。

4服务有陷阱,养老居家多提防

1、警惕“骗局版”以房养老。在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处理本人所有的房产时应审慎行使民事权利,不要轻信投资高额回报的言论。应多与子女、家人协商,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正确分析投资理财的后果,认真阅读合同或协议,准确预判不能到期还款或其他变故造成单方违约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否能够承受的法律后果,切不可草率签字或支付预付款等费用。

2、需要上门维修家电、燃气时,谨防冒充品牌售后的“黑维修”虚要高价更要防止不法分子以上门维修家电之际窜入家中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动态针分割线

今天,中消协同时发布了由各地消协组织收集的十大老年消费典型侵权案例。一起来看:

案例一:贪小便宜上大当

北京80岁的李先生参加健康讲座,买了两台空气净化器及3张过滤网。回家后发现有质量问题,想要退货却不知道销售公司的具体名称和地址,销售人员也不接听电话。

提醒:骗术并不高明,打着免费的幌子,以小恩小惠做诱饵,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陷阱中。

案例二:被误导买下高价保健品 要求退货遭抵赖

2017年1月,浙江丽水消费者参加南京某保健品厂家组织的宣讲活动后,近百名老人购买了每份价值4000元的保健食品。在厂家销售代表离开丽水后,部分消费者前往收取货款的销售门店,要求退回货款12万元时,该门店经营者以非自己销售为由,拒绝退货退款。

提醒:购买保健品时要索要正规发票、商家地址和联系电话,并且核对发票上单位名称是否与实际销售厂商名称相一致。要尽量到证照齐全的店铺购买,避开无店铺现场销售,以免经营者抵赖或者跑路。

案例三:假医诊断患“重病” 重金买下假保健品

2016年11月,江门的钱老伯参加某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茶话会,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钱老伯花了74580元买了5盒“熊胆汁”。回家后,钱老伯打电话给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后投诉至江门市消委会。

提醒:所谓的“国家级医学专家”“名医世家”等等只是穿着“白大褂”的销售人员而已,并无相应合法行医资质。

案例四:免费旅游实为推销保健品

2015年,陕西西安一起大客车坠崖事故造成35死11伤,涉事大客车上坐的是参加免费旅游的老年人。该活动是由保健品销售企业组织,目的就是为推销保健产品。公司为降低经营成本,租用的大巴车属于非营运车辆且已临近报废年限。

提醒:目前,社会上很多无旅游经营资质的企业,以组织旅游为名向中老年人推销保健品。这些没有合法旅游经营资质的企业是不允许组团旅游的,他们为尽可能降低自身经营成本,会给老年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或事故风险。

案例五:无锡旅游两日 被购买保健品2万

上海的胡阿婆年过八旬,去年底和好友黄阿姨一同参加了一家老年保健品店组织的无锡短途游。到了无锡,公司邀请养生专家组织“答谢会”,主打内容是推荐公司新研发的保健品。胡阿婆买了各4盒氨基酸和氧能源,总共花去2万多元。黄阿姨也购买了四五万元的产品。

提醒:“免费旅游”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像是天上掉馅饼,但实际上这是保健品公司为推销产品而惯用的营销手段。上仪器、做体检,每个人都能查出一堆“问题”,然后让你掏钱买下一大堆保健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案例六:银行存单变保单

62岁的隋女士去银行存款,工作人员推荐储蓄型保险业务,隋女士连合同都没看仔细就签了字。半年后,隋女士打算把“存款”提出来,却被告知要支付一笔“风险管理费”,存款不生息反而要扣钱,隋女士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

提醒: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更不等同于存款。老年消费者到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慎重签字,签字确认前应落实所签合同的性质,看清楚合同最后的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

案例七:听信忽悠理财变借款

青岛70岁高龄的王女士等多人参加了某投资有限公司的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购买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女士签字时并没有看合同,结果回家后才发现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经营者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王女士认为该公司是非法集资,但因为是借款合同,难以证明此公司的违法行为。

提醒:老年人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能力,一旦投资本金收不回来,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打了水漂。消费者唯有从自身做起,不贪图小利,到正规的银行网点,根据自身能力投资理财,才是正道。

案例八:上门维修布陷阱

北京78岁的戴女士去年7月家里热水器突然坏了,女儿在网上查到一个报修电话。两名2工人维修后,报价材料费2880元,加上工钱开价3100元。

提醒:正规家电维修人员上门服务,都会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并且在维修时出示相应的工牌等证明。

另外,千万不要迷信400开头所谓的官方电话。家电产品出现问题后,首先要查看说明书上附带的官方维修电话。

此外,还可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www.cca.org.cn),点击“查验宝”,然后在搜索栏输入品牌或厂家名称,点击搜索即可查询到主流品牌的准确联系方式。

案例九:警惕“分时度假式”养老陷阱

曾老先生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一处养老院,得知会定期组织会员到外地进行“分时度假式养老”。交付了“一次性设施购置费”1万元,签订合同取得“度假式养老”度假卡后,曾老先生和好友温先生参加了商家组织的广东省内游,发现费用比旅行社还要高。曾先生认为无法享受到实质优惠,要求商家退款,却发现合同上写明“一次性设施购置费”不可退。

提醒:“分时度假式”养老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被诱导或误导而签署合同。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往往夸大宣传,内容与合同不符。提醒老年消费者,在涉及大额消费或签订相关合同时,一定要事先告知子女,在子女的陪同下做出相关决定。

案例十:难敌养老院忽悠 老人被坑救命钱

2016年,消费者阮老到某养老院提出要入住3到5年的打算,却被业务员“忽悠”签下了价值105000元的10年合同。翌日,老人提出改为5年,却被告知不可以更改。

后来,老人确诊脑部肿瘤需手术,不能入住养老院,进一步提出退费要求也未得到正面答复。医院提示应尽快手术治疗,但积蓄已全部投入到养老院中。

提醒:一是保持冷静。遇到对方密集式强势推销时,学会拒绝,在征询家人意见后方可决定。

二是拒绝垫付。当发现老人资金不足又有购买意愿时,商家常以垫付的方式,诱使老人办理预付费卡来达到交易目的,老人一旦同意之后再要求退款便很困难。

另外,要对是否进入养老院养老要做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阳节将至,请告诉家中的老人,远离消费陷阱,保护好钱袋子!

TAGS:消费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