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娱乐 > 电影 > 目测你的朋友圈将被这部电影刷屏!被誉为“神作” 口碑炸裂
目测你的朋友圈将被这部电影刷屏!被誉为“神作” 口碑炸裂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17-09-04 点击:

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名字为九月份内地市场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敦刻尔克》赚足关注度。

由于国内档期比北美等国外市场晚了接近两个月,国内外媒体早就对这部片介绍、讨论了个透。

简单而言就是好评如潮,将其称为“神作”的比比皆是。

是否“神作”,许多媒体、网民纷纷激辩起来,如此高的话题性也从另一方面证明这部电影的优秀。

 

确实,70mm胶片IMAX、三条叙事线、配乐等都是这部电影为人称道的地方。

但要坐实“神作”这一称号,恐怕还差了些。

所长助理小丁在该片内地公映之前就到香港先睹为快,前几天专门去二刷过。他揪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另一种声音,供您参考。

聚焦求生似灾难片

三线叙事略为碎片化

本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首先,作为历史题材,其结局是注定的;其次,这一题材也早已被搬上大小银幕。

 

作为好莱坞的“明星导演”,诺兰如何拍出新意?他选择以生存为切入点。

诺兰在不同场合表达过:《敦刻尔克》不是一部战争片。片中完全没有大型战争场面,甚至连敌军的面孔都没有出现过一次。

几十万士兵被围困在敦刻尔克这个地方,能做什么?用同样讲述了这一事件的电影《赎罪》的台词来说就是:“Nothing! Just wait!”

诺兰着眼于士兵们等待救援、等待回家的过程,从这一点看,《敦刻尔克》更像是灾难片。

 

面对纳粹军逐步缩紧包围圈,空军轰炸,以及海面以下神出鬼没的的德军潜艇,这数十万人是如何求生的。

 

称之为灾难,是因为人们在其面前能够做的实在太少。

开场不久的一幕德军对沙滩上的盟军的轰炸,除了几个人还在拿着枪做着无用功,其他人都只是捂着耳朵趴着等着炸弹落在身体上或是暂时逃过一劫。

轰炸过后,继续无止境地等待下去。

这是没上船的人。上了船的也好不到哪里去。船舱漏水,被迫弃船。恰好附近有另一艘船,以为命大得救,岂知马上又被敌机炸毁。

一次次的希望,变成一次次的绝望。正因如此绝望,才引出了本片的主题:

“Survival is Victory”——生存就是胜利。

全片紧张、绝望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斯·季默的配乐。

 

有人笑称片中根本没有“乐”可言,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钟表的嘀嗒声、飞机的轰鸣声、警报声等在不断机械重复。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样的声音使得观众时刻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中。

于是有人会质疑用了太多这样的配乐,有如耳鸣一样让人难受。其实配乐这样安排是十分有“必要”的——用以掩饰剧情的不紧凑。

 

诺兰在电影里讲了三条线:岸上的一周、海上的一日以及空中的一小时。

 

三条线长度不一,且相差甚远。要在一部电影里面同时讲述清楚这三条线,就必须将其重组、穿插。

这本是诺兰的一记高招。有些观众看完电影会觉得很闷、很乱,一定程度上是没有看出诺兰在三线叙述上的设计。

 

三条线两两之间是有联系的,其中以海上和空中两条线交汇最多。因此,某些情节会在不同的叙事线以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

 

比如先从空中的角度看三台喷火战斗机飞过,之后又从船上的角度看了一遍。

同一件事,空中线给人以准备执行任务的紧张,海上线则让观众感受到群众对士兵的信任。

 

两条线各自发展,到最后交汇一起,几乎同时开展。相当于电影中的一个个小彩蛋,不断给观众惊喜。

 

虽说是高招,但是诺兰一不小心玩过火——太碎片化。

 

比如基里安·墨菲饰演的被救空军与马克·里朗斯饰演的船主冲突一段。

明明是用时很短的一次冲突,却偏偏插入了飞机坠毁、士兵落水等其他两条线的情节,以至于剧情性被削弱了很多。

 

仅一次如此还可以理解为故意设悬念、吸引观众,但多次如此只能归结为诺兰控制不力,有点为了“三线”而“三线”的意味。

也正因如此,剧情被这种叙事手法打散而导致不够紧凑,本来的紧张感、冲突性弱化。这就导致了剧情不够,配乐来凑。

画面干净、规模太小

有撤退没有敦刻尔克

除了三线叙事,一绝的画面也是本片备受关注的地方。可以用亲身经验告诉大家,在IMAX影厅和非IMAX影厅观看本片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本片的大部分镜头,包括空战,都是诺兰用70mm胶片IMAX摄像机拍摄的。

虽然全国没几个地方有条件放映,但即便是普通IMAX,其带来的更高清的图像、更大的画幅都能将观影体验提高一个层次。

 

不过看得更多、更清晰也让人有了更多疑问——这真的是“战场”吗?

 

《敦刻尔克》拍得太干净了!

许多人会拿《赎罪》中描述敦刻尔克的那段四分多钟的长镜头与本片比较。

在那段长镜头里面,周围凌乱、破烂,辎重随意而散乱地丢弃。

维基百科上写道,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近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000辆汽车、75,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000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0,000吨军需物资。

 

这么多的军备物资,在诺兰的电影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描写沙滩的镜头一律干净、有序,就连沙都是平整的。

至于人呢?《赎罪》中有的在等待,有的在迷茫,有的借歌唱表达希望,有的借喝酒发泄哀愁……

 

而除了个别如投海自杀的那个士兵,《敦刻尔克》里像是“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是机械的个体,没有任何情绪,全都在无止境地等待。

再如德军空袭,原本有序的队伍散开了。轰炸完,就地站起来马上又是一条条整齐的队伍,显得甚是奇怪。

其实有序并无不对。在《赎罪》中同样有这样列队的场景,还有历史照片展现出相同的场景。

但也有更多的资料记录的是混乱、拥挤的战地。

没有谁对谁错,但诺兰展示的画面过于干净、整洁,显然与人们认知相悖。

 

有传本片为了减少CG特效的使用,但又要呈现蚂蚁般的士兵聚集在沙滩上的场景,特意请了过千临时演员。

不说几十万士兵,这上千临时演员有没有呈现出上万士兵的效果呢?答案恐怕还是见仁见智。

 

另外两条线也有着相同问题。

 

空军出动2739架次,片中只有三架,集中展现汤姆·哈迪;民船超过850艘,只聚焦一艘,且从头到尾附近明明没有其他民船,竟忽然就出现在敦刻尔克了。

从事实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存在的,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格局未免太小。

 

诺兰如此处理是因为想聚焦在个体身上,讲述小个体在这场大撤退中的求生故事。不得不说这是一步险棋,但诺兰似乎并没有走好这步棋。

 

这种方式确实能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历史事件,抛弃上帝视角,更直接地体会作为几十万分之一如何求生。

但只关注小个体,没有把大场面做好,使得观众对整场撤退的了解偏片面化与碎片化。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叙事结构上的处理,程度进一步加深。

 

士兵汤米为了坐上一艘能回家的船,好几次差点命丧大海;船主道森为了救出海峡对岸的士兵,不顾危险毅然前往;机师法瑞尔为了掩护撤退行动,孤胆英雄不惜被俘。

这些我们都能看到,背后的悲壮、感情也都能感受得到。但唯一感受不到的是:这里是敦刻尔克,这是战地。

虽然挑了这么多毛病,但要问《敦刻尔克》是不是一部好作品,我举双手赞成,甚至稳拿心目中年度前五。

但这毕竟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会受到史实的种种限制。

因此与诺兰天马行空的其他作品相比,《敦刻尔克》更容易被指出短板所在,“神作”一词有点言过其实了。

TAGS:电影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