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婵炲濮撮敃銈夊Φ婢舵劕鍙婇柨鐕傛嫹2025濡ょ姷鍎戦幏锟�8闂佸搫鐗為幏锟�21闂佸搫鍠涢幏锟� 闂佸搫瀚崰鎰耿閿燂拷ㄩ 闂佺粯绮嶅妯猴耿椤忓牆绫嶉柛顐f礃閿涚喖鏌¢崟鑸靛21:14:29    闂佽崵鍠撻崑鐔煎箟閸濆嫷鍟呴柟缁樺笒濮e鏌i~顔藉5643婵犮垼顔愰幏锟�11闁诲繐绻愮换鎴濐渻閿燂拷49闂佸憡甯幏锟�29缂備礁顧€閹凤拷  缂備椒鐒︾换鍐礉鐟欏嫮顩烽柡宓倹妯婇柟鍏兼綑閸㈡煡骞撻埡鍌溾枙闁归偊鍘奸悘鍥⒒閳ь剟宕犻敍鍕紲
中草药拼音导航: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中草药查询

 

请填写关键字: 
输入最短的关键字,如小金钱草,输入后按Enter即可

 

注意:网站查询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使用请先核实! 【中文名】:竹叶椒(《本草图经》)

 


竹叶椒



【类别】:果实类

【异名】狗花椒(《中国中部植物》),花胡椒、搜山虎(《广西中兽医药植》),野花椒(《杭州药植志》),臭花椒、三叶花椒、山胡椒、玉椒(《湖南药物志》),山花椒、鸡椒(《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白总管、万花针(《江西草药》),岩椒(《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果实。

【植物形态】竹叶椒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暗紫色,有对生的皮刺,老枝上的刺基部木栓化,暗灰褐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3~9,对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稀为卵形,长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圆齿,纸质,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侧脉不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花小,青绿色;花被片6~8,三角形或钻形;雄花具雄蕊6~8,药隔顶部有腺点1颗;雌蕊心皮2~4,通常1~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果皮薄。种子黑色,光泽,直径3~4毫米。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于低山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根(竹叶椒根)、叶(竹叶椒叶)亦供药用,另洋专条。果皮在浙江、江苏、广西、湖南等地作土花椒使用,参见"花椒"条。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茎含木兰花碱0.02%、竹叶椒碱0.01%。

【性味】辛,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②《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②《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服,每次0.5~1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一至二钱,山姜根三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②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钱,黄酒送服。(《江西草药》)


 

 

 

注:中草药会因时令、地域和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而异,本站中草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尊医嘱!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概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及连带责任!!

 

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曗偓瀹曟骞庨懞銉川
闂傚倸鍋嗛崳锝夈€傛禒瀣煑鐎广儱顦藉ú鐥�
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ら柡鍌涘缁€鈧俊鐐€曢悥濂稿磿閿燂拷
閻庢鍠氶幊鎾诲吹椤撶姷鐜绘俊銈傚亾鐟滅増鐩浠嬪炊椤掑姣孿